【青春足迹】潘政松:做一颗扎根祖国大地的“常青松”
发布时间 :2019-11-17  阅读次数 :7696

他是同学眼中的“满分学霸”,本科期间每学期均稳居学院第一;他也是老师眼中的“得力助手”,任院学业分享中心常规辅导员、学生会主席,服务奉献同学;他认为公益是青春的一份承诺,从30余次志愿公益活动到社会实践全国最高奖,他将青春融入祖国的山河;他“永远在好奇,永远在探索”,攻关科研,勇夺国际基因工程大赛金奖,立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发表SCI期刊论文;他是上海交通大学本硕博学生中每年10位的“三好学生标兵”……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信息专业2016级的本科生,潘政松。

 

扎知识之根——满分不满足,深耕植厚蕴基础

 

连续三年国家奖学金,六学期稳居学院第一,平均学积分近95,24门核心课程第一,4门课程满分……学习方面,潘政松似乎有些“神奇”。他被有机化学系主任称为“交大20年来有机化学第一位满分”,遗传学老师曾面对他的试卷“挑了半天错”也“未能成功”。然而,对于学业成绩,他却总用“学海无涯”劝勉自己,“对待知识要用最严格的标准,满分绝不意味着完美。”

 

认真、踏实、肯吃苦,是他的法宝。算法老师的一句“这程序也许还能更快”,他冥思苦想至凌晨两点,直到闪过一个灵感爬下床记下来才安稳睡着;他对待自己每一份课程作业都苛刻到毕业设计的要求,其《计算生物化学》课程论文被老师誉为博士论文水平……他乐于探索知识,用最认真的态度和最严苛的标准对待自己的学习。

 

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也体现在潘政松对待生活的每一件事中。他写的新闻稿,老师总是最放心的;课程作业每每组队,同学都称他是最“靠谱”的。

 

在自己学业优异的同时,潘政松还积极帮助他人。他担任学院学业分享中心的常规辅导员,在考试周前每天坐班2小时,耐心地帮助同学答疑解惑。他举办的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等8次考前辅导,参与人数累积过200人。

 

很多时候,他享受着“钻”进知识中深入挖掘的过程,让自己植根于知识的土壤;并将严谨认真的态度,贯穿进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在深耕厚蕴中打牢人生的基础。

 

树情怀为干——青春勇承担,知行合一践誓言

 

“那个孩子因听见我描述的‘细胞’,眼中突然迸发了光彩,那时我突然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大一暑假,潘政松跟随“荣昶储才计划”奔赴云南洱源,在一个海拔2700米的山区学校里见到了一批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回校后,他忘不掉心底的那份触动,第二年决心组织同学再赴西部,为乡村中学编写生物教材,上线网络慕课,捐赠显微镜,搭建生物实验教室。这次公益支教社会实践,不仅让近万名西部师生受益,也开发出适合高校推广的支教模式,从全国数万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全国最佳实践团队、上海市“知行杯”社会实践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市级、校级奖项的“大满贯”。

 

“每当看到孩子们听懂的眼神,我就觉得自己所有努力,都没有白费。”为此,潘政松向青春许下了公益的誓言。3年内,他参与组织社会实践15次,足迹印在了全国10省16市;任学院青志队副队长,参与组织志愿者活动近30场。

 

丰富的公益服务也让潘政松逐渐坚定了入党决心。他曾在校青马党校开班典礼上作为唯一的学员代表上台发言,分享自己“为什么要入党的思考”。2018年7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顺利转正,继续践行自己“为人民服务”的那份初心和承诺。

 

“努力是为了让更多人幸福。”潘政松把心中的家国情怀、学到的知识融入丈量祖国山河的脚步里,用公益的承诺许下自己青春的梦想。

 

展探索枝叶——好奇勤实验,创新探索拓空间

 

高中起,出于好奇,潘政松就曾于高二时跟随大学实验室一名学姐完成其研究生论文。来到交大,他如鱼得水,两年里,他曾穿梭4个实验室,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参与了多项科研探索。

 

他在大一就加入学校的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SJTU-BioX-Shanghai队伍,经过一年的准备,他与同学一同完成科研项目Palette--A Universal Multifactorial Visualized Detection(一种可视化多因子检测系统),最终在美国波士顿的国际大赛中摘得金奖。同时,他充分利用自己的假期时间,在家乡的分子生物实验室中开展松材线虫乙醇脱氢酶的研究,文章发表在SCI期刊《国际寄生虫学》上(第三作者)。大二暑假,他与实验室同学一起完成“新型分子力场用于天然无规蛋白的构象动力学研究”,获全国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除此之外,他还与队友组队建模,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赛区二等奖;利用导师制成果获校"钱学森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校"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牌等好成绩。

 

探索的目的在于应用。他与伙伴立项国家级创业训练计划项目“GAIA——土壤及水质生物传感器监测公益项目”。经过市场分析调查,项目于19年结题,为他积累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创业经验。

 

对于科研创新,潘政松认为自己还只是一个好奇的探索者。由于生物信息是交叉学科,涉及范围很广,他期待未来能够尝试更多,将自己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科研技巧发挥到各个领域当中。

 

开向阳之花——生活深感悟,沐浴阳光获成长

 

谈及大学三年丰富多彩的生活,潘政松一直感谢身边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他也努力回馈他们。他担任班长,组织暖心的生日会和女生节活动,制定班诗班歌,用个人的优异带动集体的优异,在他带领下F1608003班荣获全校10个的班团集体建设特等奖;目前,他还担任院学生会主席,策划与安琪酵母股份有限企业合作,面向全国高校组织微生物作画大赛,共有来自几十所高校的400余件参赛,促进校际沟通,也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

 

爱好文字的他,喜欢记录生活的体验,他的课程论文《我眼中的十九大》获校网络文化节“网文优秀作品”;喜欢钢琴的他,在才艺展示的联欢会上,一曲《克罗地亚狂想曲》惊艳全场,见证了他每周坚持“琴房半小时”的身影。

 

专业学习、公益服务、科学探索、校园生活,拓展了潘政松的视野,丰富了他的人生体验,让他交大这块乐土像一棵松树般沐浴阳光,不断成长。展望未来,希望潘政松能够以坚实的知识扎“松”根,以情怀和责任立“松”干,用求知的好奇展“松”枝,将个人成长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事业中,站成一棵祖国需要的“常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