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左泽远:无悔于己,无愧于人
发布时间 :2019-09-25  阅读次数 :8102

人物白描:左泽远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2015级生物工程专业 本科生

 

曾不甘平庸,他整理行囊,重新出发;曾茫然若失,却坚定目光,打破迷茫;曾不断尝试,他连续两年参加国外暑期科研,受益匪浅,成长迅速;曾敢于探索,他初试生物信息学方向,恩师指导,自我突破,确立目标;成长路上,良师益友,他受益于课堂上思维的碰撞,逻辑思考和批判能力不断提高,亦受益于同学之间的交流,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大学四年,无悔于己,无愧于人,他已然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他就是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015级本科生左泽远,毕业后将前往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生物学硕士学位。

 

 

不甘平庸,打破迷茫

 

2015年,左泽远以压线的成绩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工科试验班,专业分流进入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之后成绩也并不出众,大一下学期更是被陡升的课程难度打了个措手不及,面对生活、学习上的诸事不顺,不甘平庸的他深感迷茫无措。他现在回忆时仍然觉得,那段时间算是大学里最黑暗的一段时间,并不是说在此之后没有遇到过更大的困难,而是因为那个时候看不清未来的路,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想改变现状却也无能为力。

 

他唯一确信的事情就是无论如何都要提高成绩。推掉了所有的学生组织并且没有选择任何的选修课,他或许有些应激过度的反应却是当时为数不多可以改变现状的举措——大二上学期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逐渐树立了自信。

 

出于对生物类专业就业形势的担忧,也出于本身的兴趣以及一部分随大流的心理,他在大二上学期试图转入电院的热门专业,但最终由于前一年的学积分和笔试成绩不理想而失利。但他不仅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打破迷茫,慢慢找回了自己学习的节奏,并在大二下学期申请了金融学作为二专,在繁重的一专课程设置下坚持完成了二专学习,完成了对当初的自己的承诺。

 

不断尝试,不断成长

 

大二暑期,他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植物科学系Hugh Dickinson教授的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暑期科研,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和进行一个完整的科研项目。除了在实验室学习实验技能,初次接触英文文献的他其他时间基本都在坚持阅读,努力提升英文水平。整个项目过程中,他不仅熟练掌握了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把这些步骤完整地拼接在一起来实现自己的实验目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和分析结果,并将其反馈到之后的实验计划之中。离开之前,Hugh Dickinson教授“Now you work like a real scientist”的称赞,对他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这段暑期科研的经历也是促成他最终决定出国继续深造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三暑期,为了继续探索未来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他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在Jyh-Yeuan Lee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关于人源胆固醇转运蛋白质ABCG5/ABCG8的结构解析工作。去年暑期的实验室经历发挥了很大的用处,他和同组同学基本可以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在面对全新的材料和实验目标时也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和之前的实验经验顺利改进实验方法。七周的努力后,他收获了很多结构生物学知识以及蛋白质相关的实验操作,也在和Jyh-Yeuan Lee教授关于未来深造方向选择的问题讨论中受益匪浅,对教授提出的有用的建议、申请季时院校的推荐、对他修改简历的帮助,他都非常感激。

 

他说,他的导师许杰在大学本科阶段对他有非常大的帮助,不仅提供了支持和资源,帮助他申请海外项目,还指导他进行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这也是他第一次迈向生物信息学的尝试­——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研究拟南芥雄性生殖发育过程中的具有基因簇特征基因的结构、进化和功能。这个项目对他而言难度不亚于一个新领域的开荒,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技术细节这一块主要靠自己慢慢摸索,他最终按照实际情况灵活结合了偏功能性和统计的语言来完成自己的项目。虽然这种有些投机取巧的方式没能让他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某一门语言,但这个项目让他接触了从数据收集、数据清理和整理到软件分析和生物意义解读这些完整的项目流程,相比于之前的生信小白,这个契机使他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也直接促成了他选择计算生物学作为专业出国深造专业。

 

良师益友,感恩前行

 

在交大度过的四年时光离不开上课。大学物理课堂上,袁晓忠老师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穿插其中的物理学史小故事、逻辑清晰的习题讲解,令他回味无穷,他说,这也是他见过的非常少见的考前答疑的同学能够挤满整个办公室的老师。另一门令他印象深刻的课是刘立萍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他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科普和入门的机会,课堂展示的题目非常贴近日常生活,他能够在充分阅读课外文本和收集资料的同时回归到具体问题的本身,这门课程给予了他深入思考的机会,充分激发了他的兴趣,也直接令他选修了另一门受益匪浅的选修课——蔡文菁老师的西方哲学经典导读。

 

这门课相比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加注重西方哲学史的经典文本阅读和讨论,这也是他非常喜欢这门课的重要原因。他有机会去阅读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文本并在课堂上讨论,蔡老师的讲课更是不失严谨性和趣味性,对于当时哲学家所处大环境背景的介绍让同学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哲学文本背后的思想逻辑,文本内容讲解以及启发性思考的内容也非常棒,能够激发自主讨论和学习,使他能够在思维的碰撞中凝练自己的观点。

 

此外,其他非常多优秀的课程也让他受益无穷,如陈峰老师的微生物学、王灿华老师的生物化学、胡洪波和王威老师的化工原理等等,这些课程不仅带给了他知识,更多的是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说,逻辑思考和批判能力更是他在大学四年中收获的最宝贵的技能之一。

 

提及同学,他感怀于大家大学四年给予他的很大的帮助。平日里大家无论是课程、实验还是未来的规划,亦或是身边开心不开心的事情都会有所交流,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他大学四年的日常生活,同学相互之间的沟通也帮助他度过了很多艰难的时期,收获了很多快乐。尤其在大三大四面临毕业的一段时间,他对于未来的道路选择感到非常迷茫,但大家把自己的信息和想法相互交流之后,往往能稳定彼此的情绪,并且更加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同学的问题,相互激励,相伴前行。

 

他说,他非常感激也非常幸运能够在交大四年里遇到这些良师益友,帮助他变成更好的自己,大学四年,无悔于己,无愧于人,他会怀着感恩,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