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精神分裂症
发布时间 :2012-06-08  阅读次数 :11655

什么是精神病?
       众所周知,人类具有心理活动的功能,即能够对各种客观事物产生相应的反应,如感知气候的冷暖,记忆经历过的事情,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体验,能思考问题,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等,这就是所谓的心理活动,也称为精神活动。
       在心理(精神)活动中,大脑是物质基础。当人的大脑遭受到内、外不良因素的干扰和损害时,就会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精神活动的紊乱与失调,如表现为动作和行为的怪异,思维和情绪的反常等,出现胡言乱语、丧失理智、哭笑无常、焦虑抑郁、自语痴笑、不知秽洁、伤人自伤、悲观消极……这些情况就是人们常说的精神失常、精神错乱,即精神病。
       准确地讲,“精神病”一词与“精神疾病”的概念有所不同。精神病是指精神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障碍等,但不包括神经症、人格障碍,以及一般的心理障碍等;而精神疾病则是泛指所有的各类精神障碍,其涵盖的范围要比“精神病”一词广。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病因尚不清楚。其临床特点是患者的行为、情感、思维与外界脱节,成为不易理解的、非现实的,并且彼此不相协调。临床表现可分基本症状和附加症状两大类。


基本症状:
1)思维或联想障碍,表现为词义曲解和错用,联想散漫、中断,思维抽入。
2)情感障碍,表现为情感活动范围狭窄,反应不适切,与患者当时的思想内容和处境不协调。
3)矛盾症状,两种相反的心态或行为倾向同时并存,表现有严重的模棱两可行为。
4)内向性或我向性,表现为整天不问他事,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自行其是。


附加症状:
1)幻觉,外界没有真实事物而产生貌似外界事物的知觉。病人意识到的犹如真实的感知一样,并对此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以幻听为最多见,也可以有幻视、幻触和幻嗅、味等。
2)妄想,是一种病理性信念,其特点是与事实不相符、劝说无效和不能动摇、与病人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也不相称。以被害、钟情、夸大、疑病等妄想为多见。牵连观念、被控制感、被洞悉感等也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3)行为动作障碍,包括扮相作态、令人难于理解的奇怪动作、突然的冲动行为、刻板动作和模仿动作、违拗及蜡样屈曲等。

 

精神分裂症的预防
       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三级预防”的概念,一级预防是指从病因发病机理方面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指预防复发和防止残疾。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充分阐明,所以一级预防难以实施。在二级预防方面,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的工作,如诊断标准的统一、标准评定量表的使用、对疾病进行早期的心理社会干预,使二级预防工作进展较快。三级预防主要指康复,指利用尽可能取得的条件和时机采取综合的手段,使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精神分裂症病人复发率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让病人不复发或少复发,是重要的防治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出院前的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病人经住院治疗大部分精神症状消失后,自知力部分恢复,通过心理治疗,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的精神症状变化的情况,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教会病人一些防治疾病复发的方法。
2 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得到医疗性监护的保证及心理上的支持。
3 建立定期门诊随访制度,指导患者服用适量的维持治疗药物,通过药物治疗预防复发,研究表明,维持服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
4 提高全社会的心理卫生知识水平,可以从社区开始进行精神卫生知识的宣教工作,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日间工疗站,为精神分裂症病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重返社会。

 

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的方法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精神疾病,大多数病人起病十分缓慢,早期症状不典型,极易被人们所忽视。那么,怎样才能在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呢?一般来说,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辨别。
1. 性格改变和类神经症症状是早期精神分裂症最为常见的表现。如:病人变得孤独、少语、不合群,做事心不在焉,学习成绩下降,工作不负责任,兴趣索然,生活懒散,甚至连个人卫生和起居也需要别人督促。也有的病人表现为自言自语、独自发笑等。不少病人有头昏、头痛、失眠、多梦、精神萎靡、周身不适等,甚至怀疑自己患有某种不治之症。


2. 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和意志活动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表现。在疾病的早期,轻微的性格改变和类神经症症状常不易被人重视,但仔细观察则可发现在上述症状的掩盖下,病人往往想法怪异,谈话内容常会离题,十分令人费解。有的病人还可出现某些片段的妄想和幻觉,也有不少病人显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或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另外,有些病人好独自呆坐,或整日游荡,所作所为使人无法理解。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缺乏自知力是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共同特点。病人通常都拒不承认自己有病,他们不能识别自己的病态表现,因此对治疗要求不迫切,甚至拒绝治疗。即便极少数病人可能会模糊地意识到自己“有病”,但让其做具体分析时,却显得认识肤浅,而且很不完整。
上述几方面是识别早期精神分裂症的要点。然而,有时对具体病人而言,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尚需由精神科医生悉心诊治,才不至于贻误病情。

精神病人不肯就医怎么办?


       许多精神病患者都否认自己有病,这是由于其丧失了对其自身疾病的认识能力的缘故,也正因为如此,不少病人尽管病情很重,也拒绝就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让患者就医呢?不妨试用下列方法:
1. 劝慰法 请平时在患者心目中有一定威望的人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劝其到医院就诊。当然,不必讲明是看精神病,可说是去体验,或利用其失眠、食欲差等个别症状诱导其就医。
2.激将法 当患者不听劝告,甚至发生对抗时,旁人不妨激他几句:“既然你说没病,为什么不敢去医院检查呢?”这时,有的病人就可能为了证实自己没病或为了赌气而去医院检查。
3.会诊法 请精神科医生上门进行会诊。精神科医生有其特殊的工作技巧,不但可以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初步诊断,而且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使患者自愿去医院。当然,他们也并非能让所有的病人给予配合。
4. 强制法 仍有不少病人无法用上述方法使其去医院就诊,万般无奈下,只能考虑采用强制法。强制患者就医必须得到其法定监护人(如配偶、父母等)的同意和委托,或者由公安机关执行,以免产生法律纠纷。通常强制就医都是先礼后兵,有条件时可以先强制给患者注射一针安定剂(如氯丙嗪或安定),待挟持送其入院,但尽量不要捆绑病人。

总之,对不肯就医的病人千万不能迁就,只有采取断然措施,才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精神病人拒绝服药怎么办?
       坚持按医嘱服药是巩固治疗效果、预防疾病复发的关键性措施,遗憾的是精神病人常拒绝服药,由此会导致治疗失败或疾病复发。病人拒药是一种应引起重视的现象,尤其原来服药能够合作的病人,一旦发生拒绝药,往往预示者其病情的反复或加重。如劝服无效,切不可姑息拖延,必须尽快送病人到医院诊治,以妨病情恶化。那么,精神病人拒药怎么办?

这需要根据拒药发生的原因做出相应的回答。
1.否认有病而拒药 主要见于发病期或病情没有得到控制的精神病患者。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劝说难以奏效,需采取果断措施,如送患者住院强制治疗,或请医生改为注射给药;若所服药物无特殊气味,也可研成粉末混合在食物内给病人吃下,待病人合作后,再改为公开口服。
2.对服药怀有疑虑而拒药 主要见于一些误认为服药会产生种种不良后果者。此时可请专科医生耐心向病人做解释工作,以消除病人心中的疑虑,争取病人对治疗的配合。
3.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导致拒药 如病人服药后引起震颤、便秘、流涎、乏力、困倦、恶心、心悸、头昏等反应。处理这类拒药问题的最佳办法莫过于请医生设法帮助消除上述不良反应,不要不分原因一味强迫病人服药。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护理
       精神病人日常生活的护理方法包括个人卫生的料理、饮食方面的护理、睡眠护理、用药的护理、安全防范、居室布置等。这些比较简单易行,没有太多的技巧,但需要细心和坚持。下面重点介绍特殊症状的护理。一、兴奋躁动、行为紊乱 。首先试用笔谈,了解患者感受,不流露急躁和嘲笑,更不要正面对立,可引导病人去做他平日较喜欢活动,转移他的行为指向;保持环境的安静,减少外部刺激,防止再次出现此种情况。二、攻击、暴力行为。首先要了解攻击和暴力行为的可能原因,家人要关心体贴病人,并注意避免言语或行为激惹病人,不要与病人争辩;其次,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显示有能力控制局面 减少其他无关刺激,平静地疏散其他围观人员;另外要解除攻击器具和求助,如请病人尊重的人劝说,必要时报警和隔离病人,保护受攻击对象。三、多疑敏感(妄想)。不与病人争辩,不要试图说服,也不要附和。持中立态度,列举事实提出疑问,让病人思考。对过度沉思于妄想者,应安排紧凑充实的生活。四、淡漠退缩。主动关心照顾,保证健康的饮食营养鼓励并带动他与社会环境保持联系安排一定量的家务劳动和社交活动及时表扬和鼓励,并可用奖惩措施来推动。五、耳闻人语(幻听)。不要一味的与病人争论安慰病人,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同情,承认他的感受是真的,但是病态的(问题是,为什么多数人都没有?让病人自己去想)。即使患者不接受解释,劝导他冷静地对待这些不寻常的感受是有利的。


       总之,家属应学会细心的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了解变化的原因和患者的感受,关心体贴病人,鼓励患者接受疾病的症状并帮助其减少症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面对突发事件学会保护患者和他人的人身安全。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其更好的康复。

 

精神病人意外事件的预防与处理
       精神病人出现意外事件的具体表现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毁物、纵火、攻击伤害,甚至发生凶杀、自伤自杀、吞服异物等,还有的患者会出走漫游,有可能随时出现危险行为。
发生上述行为多有以下一些原因:
       患者可能在幻觉的支配下,产生攻击毁物、伤人行为,也会在妄想的支配下,突然攻击他人、或者自杀,在一些紧张性木僵的患者,可以突然出现冲动伤人的行为,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常在幻觉、错觉、定向障碍的情况下,发生攻击、逃跑等危险行为。
上述各种危险行为往往会招来严重的后果,必须加以防范。


具体的处理与防范方法有以下一些:
1,首先应该提高警惕,对于可能发生意外事件的病人,要随时严加防范,注意观察行为的变化。
2,一旦发生意外情况,首先应该处理紧急情况。如及时抢救,防止再次攻击伤害他人。
3,对于自缢的患者,要立即解救,若病人悬空吊住,要尽力将病人躯干抱住,向上托举,减轻重力,松解松懈的绳带,并且进行心肺复苏。
4,对于触电的患者,要立即切断电源,因为触电时间越长,后果越严重,当触电人脱离电源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5,对于服毒的病人,要及时进行洗胃、导泄、活性炭吸附、输液、利尿、解毒保肝治疗。血压低时可首先补充血容量,可补充葡萄糖盐水、或右旋糖苷等,必要时使用升高血压的药物,以及中枢兴奋剂。
6,对于吞服异物的病人,首先要稳定其情绪,争取合作,对金属异物首先要进行X线检查,若确定在胃肠道,可以给病人进食多纤维的食物,如韭菜,同时还可以给缓泄剂,以利异物的排出。并观察病人每次排便,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胃肠出血情况,及时处理。
7,对于吞服较大异物哽赛窒息的患者,如馒头、面包,可以将病人倒转,用手拍击背部,使异物滑出,必要时可以进行气管切开。
8,对于外伤出血,骨折的患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受伤部位进行包扎止血,防止出血性的休克。搬动时要轻,保持体位,不能过大的移位。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表现
       容易复发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难点之一。精神分裂症复发的表现可能并不是太明显,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将逐渐展现出来。及早发现复发征兆有利于及时遏止危害的发生。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精神分裂症复发的表现,供参考。
①出现睡眠障碍。病情缓解时,病人睡眠一般都很好;若无故出现入睡困难,早醒,或是白天过多的卧床不起,就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②情绪异常。突然变得易冲动,或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无理取闹,纠缠不休;有些会悲喜无常,或对朋友亲人变得漠不关心等。
③对周围人的态度突然改变。如对周围人的警惕性增高或对人持敌对态度,甚至变得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往。
④表情改变。在即将犯病时,病人往往表现为目光呆滞、双眼发直,外界刺激难以引起其表情变化等。
⑤学习和工作状况发生变化。表现为纪律松懈,或工作、学习时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工作效率降低。
⑥日常生活情况改变。精神病复发前,生活变得懒散,不讲究个人卫生,不主动洗漱更衣,或变得过度讲究,终日对镜打扮,忙碌不停。
⑦自知力异常。原本认识到自己有病,自觉服药的患者,一旦又不承认有病,甚至拒绝服药等,也是精神分裂症复发的表现。
⑧躯体不适。部分病人发病前常诉头昏、头痛、疲乏、肢体酸痛等,但这些症状常常变化不定,模糊不清。
⑨言行诡异。说话缺乏逻辑,东拉西扯,让人难以理解;突然对周围环境发生恐惧感,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如总是怀疑有人跟踪他、要害他。


       总之,精神分裂症复发的表现多种多样,因人而异,不可拘泥于一两种表现中。家属如果发现患者有以上的异常迹象,就要警惕是否精神分裂症复发,应及时咨询专科医生或到医院诊治,采取有效措施。


精神分裂症复发及维持治疗
       常规临床治疗的情况下,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愈后的第一年内复发,80%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然而,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一年后可以将复发率降低到平均16%,所以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家属,医生三方面。所以三者共同努力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轻疾病负担。
       对初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预防复发,抗精神病药治疗时间应该至少持续1-2年;对于多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至少持续治疗5年,对于在发作中对自己或他人有危险的患者,或充分治疗后仍然不能痊愈的患者应终生服药治疗。
       服药剂量的选择:最低有小剂量,是指获得最佳服药依从性,出现最小药物副作用,对工作能力影响最少的有效药物剂量。最低有小剂量适因人而异的,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但也会增加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几率,所以我们并非鼓励临床医生追求最低有效剂量,而是通过提出这个概念,达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提示作用,希望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家庭环境?
       精神分裂症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缺一都可能不发病。而家庭是环境因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良的家庭气氛和不健全的家庭结构一方面会影响个体正常的发育,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已患疾病的预后。也就是说会影响患者个性的发展和疾病的复发情况。
       提供有利于康复的家庭环境应做到以下四点:1.创造和睦的家庭气氛2.要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3.家庭要协同病人制定治疗和康复计划4.尽量减少人为的应激。要做到这些必须要有爱心,容忍患者的错误,并提供善意的帮助和指正满足病人合理要求,不要因为他是病人就随意地拒绝。另外提高患者应付应激的能力也很重要。因为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所以提供减少应激的方法才能根本上帮助患者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