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毒素的工作机制和应用开发
发布时间 :2025-03-20  阅读次数 :732

主讲人个人简介:

陶亮,西湖大学医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正高)、副教授(长聘)、博士生导师。本科和博士研究生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生命科学及计算机科学双学士学位、生物学博士学位。2011-2017年在堪萨斯大学和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2017年被聘为哈佛医学院讲师。2018年加入西湖大学任特聘研究员、助理教授,2024年晋升长聘副教授。长期致力于细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目前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有:(1)细菌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对宿主的影响和互作机制;(2)微生态与宿主健康的关系和机理;(3)细菌蛋白质机器的应用开发。

回国后部分成果以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ell、Nat Metab、Nat Microbiol、Nat Electron、Nat Commun、Cell Res、Cell Discov、PLoS Pathog、mLif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

 

报告摘要:

细菌毒素是病原细菌重要的毒力因子,是造成众多细菌性感染疾病的决定性致病因子。研究细菌毒素的工作方式和宿主作用规律对于阐明相关疾病的致病机制,进而开发诊疗策略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蛋白类细菌毒素由于靶向特异、功能活性高、可塑性强等特点,是极具特色的大分子机器,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和价值。在过去数年中,报告人在研究细菌毒素的工作方式和宿主互作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近期,报告人课题组发现和鉴定一类全新的艰难梭菌毒素变体的宿主受体,并进一步阐释了毒素在艰难梭菌感染致病中的关键作用及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还通过靶向性的从头设计手段,开发了一类全新的中和分子用于广谱性艰难梭菌感染的检测和治疗。此外,还发现了一种新的毒素诱导的病理性细胞过程,将其命名为“非经典迁移胞吐”,可能是一种宿主快速感知和响应细菌感染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