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简介:
张骊駻,西湖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特聘研究员、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本科和博士研究生就读于日本东京大学,获药学博士学位。2017-2019年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同年秋加入西湖大学。长期致力于天然产物的发现、生物合成与合成生物学应用研究,尤其在聚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与生物合成改造领域取得了富有创新意义的成就。
先后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国家高层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项目支持,回国后部分成果以通讯作者在Nat. Chem. Biol.、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报告摘要:
聚酮合酶是负责红霉素、雷帕霉素等重要天然药物的碳骨架生物合成的核心酶,由多个功能区域组合,形成模块型的装配线合成富有手性中心的复杂天然产物。由于其装配线构成和产物分子结构有明确对应关系,聚酮合酶装配线的理性设计理论上能够实现任意聚酮产物的定制生物合成,但以往研究表示装配线模块的拼接改造经常导致酶活降低甚至失活,阻碍了聚酮合酶的改造应用。报告人前期基于聚酮合酶的进化分析,提出了符合自然模块重组机理的新模块定义,为聚酮合酶的理性改造提供了新思路。本报告将汇报近期在装配线型聚酮合酶的“即插即用”拼接方法开发以及理性改造获得的进展。为了实现不同聚酮合酶的自由拼接,报告人团队鉴定了模块内部的若干拼接位点,实现了起始单元、延伸单元、以及还原状态的精准理性设计调控。该模块改造策略适用于多种聚酮合酶甚至非核糖体肽合成酶杂合体系,为聚酮合酶装配线的“即插即用”自由拼搭提供了新手段与理论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Copyright © 2020 沪交ICP备0502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