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7位博士后入选2020年度上海市“超级博士后” 激励计划资助。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于2018年由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出,旨在进一步保障和提高优秀博士后人员待遇水平,激发博士后队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后备军作用。三年来,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已累计19位博士后入选。
2020年度上海市“超级博士后” 激励计划入选者简介:
李蓉
李蓉,工科博士,2020年7月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冯雁教授。目前主要研究Argonaute(Ago)蛋白与DNA的结合/剪切特性,探究其在生物体细胞免疫防御及代谢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工基因编辑的应用潜力。博士期间,发表一作论文4篇,申请专利1项。
李荣
李荣,理学博士,2020年8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杨立桃教授。主要基于毛细管微阵列、向导性核酸内切酶、数字 PCR 等手段,研究核酸多靶标分子快速、高通量、可视化检测新方法和装置。博士期间,共开发了5种快速、灵敏、高通量的核酸检测技术,申请2项发明专利(授权申请中),发表论文10篇(其中一作5篇),所建立的检测方法能直接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临床诊断等领域。
刘亮霆
刘亮霆,理学博士,2020年5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肖湘教授。目前主要研究海洋自养微生物尤其是氨氧化古菌参与的地球化学循环。基于微生物培养与非培养技术,研究微生物代谢对碳氮元素循环的作用,以及它们适应环境的机制。相关项目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
王涛涛
王涛涛,农学博士,2020年7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合作导师是龚清秋博士。主要从事叶绿体自噬降解系统的构建和应用,以及磷脂酰肌醇激酶等相关研究工作。博士期间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lant Journal、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相关研究结果将实现叶绿体自噬降解的人工控制,对植物氮素再利用、产量形成至关重要。
GENG TIAN
GENGTIAN,生物学博士,2020年8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吴际教授。目前主要研究生殖发育过程中的表观调控机制,利用高通量技术,进行多组学整合,对其中的表观调控因子,转录因子介导的调控机制进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在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Cell & Bioscience、Archives of Toxicology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数篇。
间学敏
间学敏,生物学博士,2020年7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师咏勇教授。主要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多组学整合分析,探究包括脑肿瘤以及精神疾病等脑复杂疾病的遗传学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and Biological Psychiatry、BMC Psychiatry(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并申请2项发明专利。以主持或主要参与人身份参加3个国家级科研项目。2018年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2019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晨星博士后激励计划”。
王姝垚
王姝垚,医学博士,2020年9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彭文杰研究员,主要研究通过化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研究糖链在免疫调节和人类疾病中的生物学功能意义,致力于糖链在转化医学和精准医疗等方面的药物开发。博士期间发表一作文章4篇(Antiviral Research1篇,Carbohydrate Polymers2篇和中文核心期刊1篇),并参与发表多篇SCI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