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年院庆-校友采访录】Be professional, with an open mind
发布时间 :2019-01-04  阅读次数 :5253

Be professional, with an open mind

1988 级本科生韦嘉

 

       编者按:韦嘉,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1988 级本科生,现任阿斯利康亚太区生 物信息部门负责人。对于医学的执念,一直跟随着学姐读书、科研的心。学姐认为, 尽管我们可能在今后的路上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但是如今每个学科之间的交叉 性越来越强,我们应该开放自己的大脑,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这样我们的未来 才能够更加开阔。

 

       来到公司门口,正值中午,忙碌的韦嘉学姐仍然在开会,于是我们就在楼 下大厅等了一会儿,看着不同肤色的人在这个公司里交汇。十二点出头,学姐 开完会便下楼来接我们,把我们带入五楼的会议室。学姐健步如飞,我们勉强 才能跟上。就如同学姐的性格、思维,干脆、敏捷。会议室准备了公司的午饭, 种类齐全。刚开始我们还有点拘束不知道如何引入话题,亲切的学姐便开始娓 娓道来自己的故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学术上的转折点,正值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冲击 着大学生思想的阶段,那也是生命科学刚刚在中国起步的日子。就在这个时代, 韦嘉学姐就读了上海交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化学工程专业。未曾高考, 她直接进入试点班就读。大一以通识教育为主,学姐的印象就是学习了很多数 学方面的知识,比如数学分析。然而这几年,我们对于数学的要求已经越来越低, 很多学生仍然很疑惑,学习生物与学习数学有什么关系。当我们把这个问题转 问给学姐时,学姐谈到,如今的工作,也的确是要用到数学。建立模型、算法, 数学在她的工作中不可或缺。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生物方向,韦嘉学姐谈到,当时其实是想学医,然而学 校还并没有开设相关的专业,所以只能选择与医学最相关的专业。至于班里其 他人选择了什么专业,就跟如今这般,许多人更是偏向机械或者计算机。然而 生物当时作为一个非常前沿的领域,也有许多优秀的人选择了这一个方向,学 姐亦是。

       除了主修生化工程,学姐也同时学了计算机的双学位。谈到当时的双学位,跟如今也 不大一样,一是只有成绩非常好的人才能够修,二是不同于现在的二专,课程难度更大。 这样的专业选择也的确影响到学姐今后的人生,在学院开设生物信息专业的十年前,学姐 已经将两者结合到一起了。当时的计算机还不普遍,必须得去计算机房里面才能够操作。 对于学姐,计算机的语言已经跟她的母语一样,谈到对计算机的看法,学姐觉得,在今后 的生活中,计算机语言将会越来越普遍,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基本元素,就如同数学 一般。

       当时的实验课也不像现在那么多,没有专门的学院,也缺乏专门的实验教室。学习实 验课,还需要回到徐汇校区的实验室,很多实验也与发酵罐有关。到了高年级以后,他们 也从闵行搬到了徐汇。学姐仍然记得化学工程这一门课以及相关的实验课,授课的老师也 是后来的昂立一号的创始人。当时很多同学的项目以及毕业设计都是昂立一号的前期研究。 当时的教师,大多数现在已经不在学院。不过林志新教授的确是我们学院的元老级人物了, 学姐仍然记得林老师。

       金工实习不仅是我们现在理工科生的必修课,也是学姐当时的必修课。虽然学姐成绩 优异,但是谈到金工实习,学姐却坦言最不喜欢这门课了。或许这也是学姐对于这门课印 象深刻的原因吧。“当时就是为了不做这些操作,才没有选择机械相关的专业,然而没有 想到,学了生物还要学这个,而且还要出了学校实习。”我们现在的金工实习已经少了很 多课时,他们当时还需要学习很多车床的操作,最后还需要考核。学姐印象最深的就是做 了一个锤子,铸造、打磨。锤子好像是这二十年的必须作品,见证了一代代学生的创作。

      “那么学姐,在交大学习期间,还有哪些课程让您印象深刻呢?”

      “京剧吧,当时我们还学唱了一段,我觉得这课很好的。我还学了音乐鉴赏,我室友 学了书法,她的字本来也写的很好。”在体系外的一些课程,反而牵住了学姐的心。

       谈到课外活动,学姐说,当时闵行校区非常偏远,班车到莘庄这边就开始到处都是农田。 学校里面也没有什么好玩的,周围也都是农田。所以大多数课外的时间都在学习。不过学 校每周都会组织舞会。然而随着学校里的活动越来越丰富,这样的集体舞会却已经逐步消 失了,未免可惜。有时候班里的同学会去田里采点豆子回来煮,还是很美味的。这也算当 时生活的有意思的插曲了。

       到了大三的时候,学姐便开始准备托福,准备申请了药学的博士和计算机的硕士。对 于医学的执念,一直跟随着学姐读书、科研的心。

       1992 年毕业以后,学姐来到美国,被美国的实验室惊呆了。美国的设备比 学校的先进很多,很多都是学姐见都没有见过,更是不知道如何操作。但是这 并不影响学姐的博士学习。很快学姐就应用自如。许多人往往无法在五年时间 里毕业,但是学姐能同时攻克一个硕士与一个博士学位。“其实觉得还是挺苦的, 但是当时年轻,坚持住便过去了。”拥有才华和智慧,却没有松懈,拼搏努力着, 学姐才在科研工作上取得这样的成就。

       博士毕业后,韦嘉学姐便留在美国工作。美国默克公司成为学姐倾注智慧 的地方。在美国一待便是十五年,回国的她,已经是美国公民。至于为什么会 选择回国,学姐谈到,这与家庭方面有关系。丈夫想要回国,于是便全家一起 过来了。回国以后,学姐便进入阿斯利康,负责公司的生物信息的系统建设。

       采访临近结尾,学姐也表达了她对学校和学院的祝福。学姐坚信生物这个 领域一定是有非常光明的前景。对于学院,一定要紧跟前沿,多与医学结合, 特别是有了医学院以后,更应该抓住资源加强合作。对于学生的建议,便是一 定要 open    minded。尽管我们可能在今后的路上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但是如今每 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性越来越强,我们应该开放自己的大脑,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这样我们的未来才能够更加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