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年院庆-校友采访录】大学生活,一段美好的时光
发布时间 :2019-01-04  阅读次数 :5426

大学生活,一段美好的时光

1996 级本科生张学礼

 

编者按:张学礼,1996 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少年班,1997 年进入生命科 学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就读,现任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中科院系统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大学生活对他来说, 是一段虽然对未来的人生定位还不明确,但过的很开心很轻松的一段美好的 时光。

 

张学礼学长跟班上的男生非常熟识,课余时间几乎每天都一起踢球,直 到毕业工作这么多年,仍然时常联系大学期间的朋友。学长说自己并不是学霸, 读大学的时候成绩一般,玩的比较多,学习并不是很用功,他觉得大学主要 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回忆起大学生活,他觉得交大很有底蕴,尤其是注重培 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他记得那时除了本专业的课程之外,还时常去听 计算机类和管理类等其他专业的课程。大学生活对他来说,是一段虽然对未 来的人生定位还不明确,但过的很开心很轻松的一段美好的时光。

2000 年,张学礼获得学士学位,之后选择在本校硕博连读,师从刚转到 交大工作的赵立平教授,开始从事微生物生态相关的课题研究。提起自己的 博士生生活,学长感慨良多,他表示,自己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和能力主要都 是在研究生阶段培养起来的。他认为,从事科研工作需要的能力主要包括以 下三点:如何去发现问题,确定你做什么课题;做实验的过程,培养持之以 恒的态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归纳,形成理论、思想。比较 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他认为本科主要是综合能力的锻炼,课程很多,见识了 很多东西,感受到大学的氛围和文化;而研究生阶段主要是专心做科研,明 确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

2005年,获得交大博士学位后,张学礼选择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做博士后, 由于研究生阶段确立了自己想从事偏应用方向的研究,他选择微生物代谢工 程研究方向,这是当下十分热点的合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从此他的研究就与生产、应用紧密联系。由于在博士期间培养了良好的科研能力,他在博士后 阶段上手很快,工作很顺利。两年博士后结束后,他又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做了两年的 科研助理教授。

2010 年,张学礼决定回国,成为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他 组建了微生物代谢工程课题组,入所时也是研究所里最年轻的课题组组长,主要研究方 向是应用微生物代谢工程及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高效微生物细胞工厂,生产大宗化学品、 氨基酸和高附加值天然产物。提起回国的原因,他认为微生物代谢工程这个研究方向对 促进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国内当时从事这个研究领域的人相对还比较少,和 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对自己工作最大的期望是希望自己 开发的技术能够实现产业化,对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有所贡献。说起产业化,他认 为挑战还是很大的,因为这一方面需要不断开发创新技术,并在技术上时刻保持领先, 让生物制造相比传统石化路线在成本上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仅仅开发了技术,甚至将 技术转让出去,也不是真正的成功。需要和合作企业紧密合作,同舟共济,把整个工业 路线都打通,让企业赚到钱,并在国际上始终保持领先,创造出社会经济价值,才是真 正的成功。目前他课题组已经实现了三个产品生物制造的产业化,新增产值 10 亿元。

在现在的工作中,张学礼认为,有几个能力非常重要。首先,科研能力是根本;其次, 管理团队的能力也比较重要,他现在自己管理一个约有 30 人的团队,需要协调团队成员 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让每个人都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此外,由于 从事应用相关的领域,因此需要锻炼好与企业沟通的能力。对于目前国家积极鼓励在校 学生和教师创业的热潮,张学礼校友表示,暂且不会考虑自己创业,现在更好的方式还 是和企业合作,这样他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科研上,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

在建院二十周年暨建系三十二周年之际,学长希望学校和学院发展得越来越好,希 望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希望学院的老师们身体健康,希望同学们 都能把自己的兴趣变成自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