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女   壮族   中共党员

1997年8月起担任辅导员工作。2009年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总支副书记。

       2010年6月10日,2009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江苏省无锡市江南大学举行。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凌惠荣获“2009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

       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主办的“2009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从近10万名高校辅导员中,评选出10名辅导员年度人物。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面旗帜

——记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凌惠

       1997年8月,22岁的凌惠留校当了一名辅导员,从那时起,她就再也没离开过学生。13年来,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博客、邮箱、MSN、QQ、飞信都成了她和学生交流的工具。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她的信念。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急先锋

       在网络技术方兴未艾的90年代末期,凌惠就意识到网络的迅猛发展必然带来辅导员工作的变革,从担任辅导员的那一刻起,她坚持不移地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建设校园“红色网站”,到带领辅导员在校园BBS开设工作专版,再到参与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创建,创立辅导员博客平台,在教育、引导和服务学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带领学生团队建立了“团旗飘飘”、邓小平理论研究网等校园红色网站,发挥了网络阵地的优势作用。

       2005年,凌惠参与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的全方位接触,让她再次深刻体会到:要想做好新时期的辅导员,必须掌握好互联网的知识和发展趋势,学会运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领。纤细瘦小的身躯内爆发的巨大能量,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服输”的凌惠。多少次废寝,多少个忘食,一本本难啃的专业书被攻克。在凌惠的坚持学习下,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凌惠的互联网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工作越发得心应手,迅速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2006年,凌惠成为上海市高校首位获得互联网新闻与信息编辑专业技术水平资格证书的辅导员。

       前进中的凌惠没有停歇,她预感,网络的迅猛发展,也必然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网络思政”将成为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凌惠率先开通了个人实名博客“寻找人生中的大石头”,成为首批创建思政博客的辅导员。在博客中,凌惠用平实的语言,真切的情感记录着自己的工作心得、学习体会、生活感悟,让学生通过博客认识一个真实的自己,通过“博文”、“身教”来感染学生。在博客中,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评论时事,有的感悟人生,有的诉说情感困惑,有的分享喜悦,博客也变成架起师生交流的“桥”。 截至现在,凌惠的博客总发文量已超过1200篇,总访问量超过33万人次,凌惠的博客也两次获评为“上海交通大学十佳思政博客”,并在2009年初获评教育部“全国高校十佳辅导员博客”第一名的荣誉。

       为了让更多的师生分享博客带来的成果,凌惠义务地当起了上海交通大学辅导员开博的“总教习”。年轻的辅导员向她请教,年长的辅导员向她取经,正是在凌惠和其他辅导员的共同努力下,让思政博客成为交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回想辅导员生涯,1997年第一次担任新生军训指导员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军训结束后,学生给凌惠写了一封信:凌老师,谢谢您!谢谢您陪我一起站岗值勤,荒山的黑夜气温低,您晚上还要查看宿舍给我盖被子。您就像姐姐一样照顾我,以后我能喊你姐姐吗?看到信的那一刻,凌惠笑了。

       每年春节,交大都有留校过年的学生。“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了让同学留校期间也能感受到来自学校和老师的关爱,邀请同学回家过年已是凌惠一家的传统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凌惠说:学生在哪,我就在哪。辅导员的工作并不局限于校内,成功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同学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能增进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凌惠多次利用各种机会,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2005年由交大学生摄制的独立电影《我的太阳》在全国9座城市,48所高校进行巡演。凌惠作为领队,带领学生去西安的高校巡演。11月的陕西已是初冬,寒风虽未刺骨,但足以让自小在南方长大的凌惠难以招架,果然,刚到西安第一天,凌惠就感冒了。由于团队人手少,凌惠忙联络和公关,忙策划和现场,一天巡演结束后,她和学生一起吃盒饭,搬运放映器材,带着学生开会做总结、写宣传稿。难受时候吃点药,休息一下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辛苦的付出是值得的,很多大学生观众看完影片后,都惊叹影片的贴近学生、制作精良,“可以媲美一部耗资巨大的商业片”。台上是大学生的好评如潮,台下却是别样的辛苦。

学会感恩,回报社会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凌惠常说:学校的教育除了教授知识外,更要注重学生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常怀感恩之心,能在逆境中寻求希望,在悲观中寻求快乐。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爱的真正含义。出于此目的,在凌惠的牵头下,组织了一群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建了一个名叫“晨曦社”的社团,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因为“晨曦”意味着爱和希望。从1997年到2010年,“晨曦社”发展至今已有13年,爱的接力未曾间断。

       一位从小娇生惯养、性格叛逆的交大学生一直将别人的付出看成理所当然,稍不满意,即对周围的人,包括父母大发脾气。凌惠注意到这位学生后,邀请他参加“晨曦社”,一年下来,这位同学待人接物的态度明显转变了,脸上有了笑容,语气也温和了。在一次打给家里的电话,一声“谢谢”把电话那头的父母吓了一跳。家长了解情况后十分感谢凌老师,逢人便夸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多亏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教人者自教

       凌惠在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同时,没有忘记自身的学习和进步。她先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重大委托研究课题、上海交通大学“985工程”一期重点建设项目等课题研究。累计发表论文7篇,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奖、上海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奖,上海市高校学生辅导员论坛优秀论文奖等。参与《走进美国学生事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当代大学生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上海高校新任专兼职辅导员岗前培训大纲》等的编写。获评上海交通大学“思政之星”,连续六年获评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思政教师”,连续五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思想政治教育类论文奖励”。

       为了和更多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凌惠还担任了上海市高校辅导员培训授课专家,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等市级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主讲《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在上海交大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从课堂受到的启发,也成了凌惠课后学习的重点。

       三尺讲台,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万栋梁。十三年风雨同舟,十三年教书育人。凌惠在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上会继续走下去,而且会走得更远更远,她会用生命去诠释生命中第二个、第三个……十三年。

 

信息来源: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

整理日期:2012年3月21日

 

欢迎各位校友提供自己或同学的近况介绍!

联系邮箱:lifeAA@alumni.s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