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俊副教授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9年度中国“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

[Release time]:2020-01-02  [Hits]:5933

年轻人的创新、好奇、坚持、灵感、勇气,将会提前告诉我们未来世界的样貌,因为,在每一位青年身后,都蕴涵着开启一个全新时代的可能。2019年12月14日,EmTech China全球新兴科技峰会揭晓第三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9年度中国“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倪俊入选。

 

 

倪俊用光合微生物变废为宝,直接将 CO2 高效转化为一系列高值天然产物。他专注于绿色合成研究,基于合成生物学手段,率先将光合微生物用于直接转化太阳能和温室气体CO2,生产一系列高值天然产物。通过构建人工代谢陷阱,使得光合效率提高近7成,并揭示了光合电子链的重构机制。同时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通过绿色工艺对富含木质素的农业废弃物进行高值化利用。该研究很可能会带来颠覆性的新型产业化模式,不仅仅推动经济增长,更将会在食品安全、能源供给、气候变化等多方面带来革命性的推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从 1999 年开始,每一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都会选出一批 35 岁以下最具有创新性与影响力的科学家、科研工作者、科技创业者,成为“全球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MIT Technology Review Innovators Under 35)。该榜单被视为全球最权威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榜,在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改变了我们现在认知的世界样貌。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斯坦福大学崔屹教授,CRISPR技术创始人、麻省理工学院张锋教授等都曾入选。2017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推出中国榜单,旨在以全球视野挖掘最有创新能力的中国籍科技青年,肯定他们在技术领域的创新工作。

 

了解更多

绿色合成对于食品安全、能源供给和气候变化至关重要。早在100多年前,光化学之父Giacomo Ciamician提出真正的绿色合成是采用类似植物的方式来生产化学物质,然而到底如何实现这样的绿色合成,尤其是植物天然产物的绿色合成,困扰了学界多年。

 

人工光合细胞工厂直接将CO2转化为高值天然产物

 

倪俊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手段,首次将光合微生物直接用于转化太阳能和温室气体CO2生产一系列高值天然产物。以生产一吨白藜芦醇为例,基于该技术可以将生产成本缩短240倍,节约72750亩(4850公顷)土地,并固定超过2000吨二氧化碳。美国可持续技术中心的执行主任Paul Fowler称该研究将带来颠覆性的新型产业化模式。他在光合微生物中构建了人工代谢陷阱用于高值天然产物合成,并使得光合效率提高近70%,从而揭示出光合电子链的重构机制,为植物光合效率提高和人工光合自养体系设计奠定了基础。农业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也可以有效地将石油化学品的替代生产与环境可持续性发展进行偶联,他开发了将木质素转化为高值天然产物的绿色工艺,并提出了温度/pH导向策略来应对代谢工程中的支路途径问题,这个绿色的生产技术将为生物炼制整体效率和经济性的提高铺平道路。相关研究受到科技新闻网站《Chemistry World》和评论期刊《Synfacts》等媒体的专门报道,并在18年三次被选作领域顶级期刊J. Am. Chem. Soc.和Angew. Chem. Int. Ed.封面。这些在高值植物天然产物可持续生产上取得的一系列首创成果,将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对缓解气候变化起积极的作用,会对工业生物技术领域产生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部分图文来自:DeepTech深科技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 SJTU Copyright © 2017 沪交ICP备0502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