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在高

特别研究员/长聘教轨副教授

  • 电话:+86-02134204096
  • 邮箱:ZTAN0918@sjtu.edu.cn
  •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文选医学楼226室

学术经历

  • 2008 年于山东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 2011 年于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微生物学硕士学位

  • 2014 年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获得微生物学博士学位

  • 2014 年至2016 年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 2016 年至2019 年在美国莱斯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系和生物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研究方向

植物天然产物的微生物合成

植物来源的天然产物常具备重要的活性,在医药、保健品、化妆品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相关产物的合成途径进行解析,并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将其在大肠杆菌或者酿酒酵母等工程菌中进行重构,实现植物天然产物的微生物合成。

微生物细胞工厂耐受性改造

在应用微生物细胞工厂进行生产时,来自于底物的抑制物、积累的有毒产物等多种胁迫均会对细胞工厂的表现造成不利的影响,降低其催化性能。我们将解析这些不利条件所引发的损伤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构建具有高度耐受性的细胞工厂,打通产物高效合成的“最后一公里”。

新型合成平台/途径的创制

微生物细胞工厂的核心在于合成途径的创建。自然界中,通过漫长的进化过程获得的代谢途径,对于生物自身生存和繁殖可能是最优的,但是对于高效合成目标产物而言,却可能并非是最优解。我们将充分挖掘目前数据库中存在的酶的催化机制,经过计算和组装,创制新颖的、更优的合成途径/平台,以替代自然界中的天然途径,用于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最终提高细胞工厂的生产能力。

代表论著

  • •  

    A polyketoacyl-CoA thiolase-dependent pathway for the synthesis of polyketide backbones

    •  

    The isoprenoid alcohol pathway, a synthetic route for isoprenoid biosynthesis

    •  

    Designing artificial pathways for improving chemical production

    •  

    Engineering of E. coli inherent fatty acid biosynthesis capacity to increase octanoic acid production

    •  

    Synthetic Pathway for the Production of Olivetolic Acid in Escherichia coli

  • •  

    Engineering Escherichia coli Membrane Phospholipid Head Distribution Improves Tolerance and Production of Biorenewables

    •  

    Improving Escherichia coli membrane integrity and fatty acid production by expression tuning of FadL and OmpF

    •  

    Membrane Engineering via Trans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roduction Improves Escherichia coli Robustness and Production of Biorenewables

    •  

    Systematic engineering of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improves Escherichia coli succinate production

    •  

    Metabolic evolution of two reducing equivalent-conserving pathways for high-yield succinate production in Escherichia coli

教学情况

  • 2014 年至2016 年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 做博士后
  • 2016 年至2019 年在美国莱斯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系和生物科学系 做博士后
  • 2019 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 2019 年任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至今
  • 重塑大肠杆菌细胞膜磷脂系统以提高鲁棒性和产物合成能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2021-2024。
  • 高值化合物生物合成体系的智能组装及高效运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参与,2021-2025。
  • 支链取代环烷烃类航空燃料生物合成路线创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生物制造”重点专项,参与,2022-2026。

承担项目

学生培养

  • 在读学生
  • 毕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