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第一届全国先进电泳及其质谱联用技术培训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14-06-18  阅读次数 :4712
 

近年电泳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如:

从经典top-down蛋白质组学鉴定技术进化到先进、高效、高通量的IEF-MS联用新技术、以及可调控高效快速的2DE新技术;

从第1代经典滴定、第2代电导滴定和第3代电位滴定发展到今天的第4代的电泳滴定、蛋白电泳滴定、抗非蛋白氮的乳品蛋白含量电泳滴定新技术;

从常规的毛细管电泳CE发展到高效药物筛选、中药等复杂代谢物高分辨分离鉴定的毛细管电色谱CEC、CE-MS技术、以及抗盐CE-MS联用技术;

从成熟的DNA和RNA琼脂糖凝胶电泳再到极其实用的核酸损伤和生物多态性研究的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变性梯度凝胶DGGE、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从传统的凝胶电泳再到日新月异的芯片电泳、细胞与细胞器等颗粒物质分离的自由流电泳FFE等。

以上电泳及其MS联用新技术不仅为乳品等食品安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微生物代谢与多样性、干细胞和临床诊断等研究开发提供新手段和新途径,同时也为分析化学、食品分析、药物分析与筛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临床检验等实验教学提供新思路、新范例。

为充分培训、研讨、交流以上技术,“第一届全国先进电泳及其质谱联用技术培训研讨会”将于2014年6月21-23日在中国上海召开。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主办,由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级生命科学教学实验中心协办。

 

理论讲座专家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导、J Sep Sci编辑、Anal Chem编委 刘虎威教授

复旦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刘宝红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博导、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首席科学家 曹成喜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博导、《微生物学通报》编委 张晓军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博导 肖华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生药学院博导、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首席科学家 闫超教授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Lab on Chip副主编、原Electrophoresis副主编 林炳承教授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 康经武教授

实验技术培训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 樊柳荫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 丛峰松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郭陈刚博士

苏州大学 国家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王后禹博士

附:会议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