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张凯思:我的留学路,我的追梦旅
发布时间 :2012-12-19  阅读次数 :3994

       人物白描:张凯思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2012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后就读于耶鲁大学
  对科研敏锐的眼光,比不上在一个项目上的持之以恒。对梦想坚定的追逐,其实就是朝着一个方向前行,不怕一次次的摔倒。在他人眼里我或许是牛人,但我也曾迷失方向,碌碌无为。哈佛思、耶鲁思,曾经是我不敢想象的,但一路走来,我实现了。


       曾在选择方向上迷了路
  大一一年,我的选择有点迷茫,一番尝试下来,我就笃定自己不喜欢做科研,打算毕业之后找工作。于是大二我有所懈怠,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猛然回头,我被自己的碌碌无为吓醒了,发现自己不能再这样过下去。我想要改变,想想自己还有一个出国留学梦,于是反思,我觉得大一一年虽然承受了很多,但同时也收获了很多,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于是,我参加了张大兵教授实验室的PRP项目。可以说,这个决定影响了我整个申请留学的道路,因为在这个实验室的工作激发了我对科研的热情,也是在这个时候我用心去体会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自己对什么感兴趣。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及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是申请留学过程中最需要弄清楚的问题。在给自己定位的过程中,我问了自己一系列的问题。因为家庭的原因,我对癌症的研究很感兴趣,希望以后从事与慢性疾病相关的研究。而对于需要针对行业的职业定位来说,公共卫生流行病学这个专业非常有优势,所以我把自己其中一个申请方向就定位在流行病学,尤其是慢性病流行病学方向。因为我以前一直做遗传相关的科研,结合现在流行病学的研究趋势,我把申请专业定位在慢性病分子遗传流行病学。
  做自己擅长的,找自己适合的
  对于一个自己有明确定位的年轻人,自身实力的提高永远是最重要的。
  大学期间,我先是在农业与生物学院参与青蒿素相关的研究,并参与发表了IF0.5的文章。之后,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大兵老师实验室参与拟南芥雄性不育相关研究,并参与发表了IF7.0的文章。后来,又参加了iGEM(国际遗传工程的机器设计竞赛),在贺林老师实验室马钢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合成生物学相关的课题,我们团队在最终的比赛中获得金牌。之后,我又在复旦大学徐剑锋老师实验室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的相关研究。
  当我定下慢性病分子遗传流行病学的留学目标时,事实上我对流行病学的认识还很肤浅,一点基础都没有。于是,我到图书馆借了十几本和流行病学相关的书,每天就抱着看,做笔记,一个月下来,总算对这个专业有了一些粗线条的认识。接下来,考虑自己的条件,我的GRE、TOEFL、GPA都不错,在科研经历方面也有一定基础。于是,我着重考虑自己还不具备什么素质——缺乏慢性病流行病学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经历。于是,在剩下的时间里,我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合格的申请者。
  成功就是从不断被拒绝中找到的
  当打算再找一个导师做流行病学的研究时,我找了医学院的公共卫生学院,发了10多封邮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的进入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接着我又找到了复旦公共卫生学院,找了几位老师交流,却仍被拒绝。在我即将放弃之际,终于发现徐剑锋教授,他是霍普金斯毕业的,刚回国,实验室也很缺人。我当即给他发了邮件,他当天就给我回复,说很欢迎我去他那里实习。于是在去年的暑假,我就在他的实验室开始真正接触流行病学的内容。在这个时期,我不断看文献,扩展自己的研究思路,我也把看文献的心得都总结出来及时和导师交流。
  曾有一段时间,我只在洗澡的时候回寝室,其他时间都在实验室。也曾有将近半年,我基本没有任何一天的休息,有的时候实在很累,可能自己一个人在寝室大哭一场,然后又赶快休息。这期间很辛苦,但我做到了许多我以为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推动自己向前走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潜力,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能很好完成国外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学习是我成长道路上最为充实的一段时光,同学间的相互促进,老师们的无私教诲,使我如愿得到留学深造的机会,并继续在生命科学领域奋斗。真实实力的提高永远是最重要的,而这往往又是我们最懒于去做的,求学的路上会有无尽的纠结,但是忍忍就过了,只有少一点纠结,多一点实事,才能信心满满地走到最后!只有敢拼,成功才会向你扑来,人生才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