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终身教授赵云德教授做客“求真讲坛”
发布时间 :2019-04-07  阅读次数 :6698

4月4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终身教授赵云德应邀做客“求真讲坛”,作题为《On Improving CRISPR Gene Editing Technology》报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的教师、博士后以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坛。讲坛由院常务副院长冯雁教授主持。

 
 

赵云德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的人生和科研经历,包括中学阶段、大学阶段、研究生以及博士后阶段的几次重大抉择,接着还详细介绍了自己求学期间选择博士后导师的经过。他总结到,青年人应对自己将来的道路进行认真思考和仔细规划,才能做出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抉择;在科学研究当中能敏锐地捕捉到当前研究领域的盲区和关键科学问题,勇于开展创新性的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取得大的突破。

 

接着,赵云德教授介绍了他的团队围绕基因编辑技术优化和应用所开展的独创性工作。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在基因组水平上对DNA序列进行定点改造,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和作物遗传改良中都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借助同源重组修复途径(HDR)途径实现目的基因替换或定点插入,是对作物进行遗传改良的基因编辑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目前实现这一目标仍有很存在很大困难,这是由于CRISPR/Cas系统引起的基因组DNA序列双链断裂主要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途径进行修复,而通过同源重组介导的修复途径由于修复模板含量低的原因发生频率非常低。赵云德团队通过在修复模板两侧加上具有自切割活性的核酶,拓宽了驱动导入片段高效转录的启动子选择性,得以在植物细胞中产生大量修复模板的RNA分子,从而提高了通过同源重组替换內源基因的效率。另外,他还介绍了通过在CRISPR/Cas9载体中引入自杀基因,从而快速高效地获得非转基因定点突变植株的研究工作。他的这些研究工作大大提高了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育种中应用的效率,为作物育种提供了新的工具。这些研究工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lant等期刊上,是Molecular Plant受关注度最高的论文之一。

 

在提问环节,参会者就选择导师时如何分析导师是否有潜力、如何做到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平衡,以及在应用CRISPR技术中如何产生大量的gRNA、和DNA当模板相比效率低多少、不同物种之间同源重组的效率是否存在差异等专业性问题与赵云德教授进行探讨。

 
 
 

讲座之后,常务副院长冯雁向赵云德教授颁发了演讲牌。

 
 

本次讲坛共收到反馈问卷55份,整体满意度98%。参会者表示最受益的是“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如何在旧课题中找到新方向,如何提高实验效率”,同时也“了解了如何更好的做好科研,认识了最新的CRISPR技术”;另外还表示学会了“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工作和家庭的关系”。